8月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办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9件精品力作公司配资,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唐宋八大家的诗歌意境和艺术人生,展现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
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出席开幕式。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刘万鸣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组织此次展览,是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影响,是借电视艺术转向绘画艺术的新方式,以书画的形式展现了唐宋八大家的风采。书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电视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书画家用笔墨勾勒出唐宋八大家的精神世界,以线条和色彩诠释他们作品的意境与情感,让观众在欣赏书画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唐宋八大家的文化魅力。中国国家画院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提倡“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的艺术理念。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举办此次展览,就是希望通过书画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宋八大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梁建增表示,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国家画院联袂举办此次展览,恰是对“诗画同源”的最好诠释。179件美术作品星河璀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以笔为舟,在唐宋文化之海中破浪而行。这样的创作盛景,本质上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跨界对话”。唐宋八大家以文字抒怀,当代艺术家以丹青作桥,让经典突破时空边界,在协同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让沉睡在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封存在历史里的精神“动”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时”变为“现在进行时”。
徐涟表示,面对巍如高山的宗师文豪,人们该以何种方式撷取精粹,将沉淀千年的养分滋润注入新时代里?这样的发问,同样是对今天美术界所有艺术家的发问。本次展览以“宗师列传”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的人生故事与精彩篇章为创作素材,以文以载道的家国情怀为精神指向,汇聚了全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9件精品力作。这些艺术作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观展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表示,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唐宋八大家代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高峰,其文学成就难以超越,可用中国画不断阐释和解读。“画家须具备随时生发、随时有感受、随时画出来的能力,这种‘无中生有’地表达心中形象的创作,正是当下许多画家所忽视的。此次展览的作品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追求,这种诗画交融的境界,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对传统艺术精髓的传承与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认为,唐宋八大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参展的所有艺术家都在努力通过画意,将唐宋八大家的文心与艺术、文学和思想进行对接和碰撞。蔡拥华表示,参展画家将唐宋八大家的文思精髓融入作品,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和发展。在新时代浪潮中重新诠释唐宋八大家的思想,结合艺术语言推动传统前进,这是画家的使命,也是创造新时代篇章的责任所在。
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许敦平看来,此次展览是一次极具学术价值的主题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代表,唐宋八大家不仅构筑了文学“高原”,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参展画家们通过深入研读唐宋八大家的诗词作品,以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功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这一创作理念颇具创新意义。展出的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题材,又涵盖书法、雕塑、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这种跨媒介的艺术呈现方式,为观者开启无限的想象空间,实现文学与艺术的完美对话。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陈明表示,此次展览虽围绕唐宋八大家主题展开,但题材丰富、内容多样,艺术风格亦各有不同,展现出当代美术创作的丰富与繁荣。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唐宋八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彪炳史册的高峰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其在古文运动及诗词歌赋方面的成就,对艺术家的创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语言、高超的笔墨技巧、准确的造型能力以及多元的构图方式,还蕴含着艺术家们对唐宋八大家文学的理解和对其形象的描绘,让观众对唐宋八大家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7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公司配资
怀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